呵护心理健康:做自己情绪的“守护人”!
2025-10-23 16:09健康讲堂的权限
呵护心理健康:做自己情绪的“守护人”!
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它如同身体的“免疫系统”,需要我们主动维护和精心滋养。面临学业、工作、家庭等多重压力,我们时常忽视心理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其实,维护心理健康并非遥不可及,只需从日常细微之处着手,人人都能成为自己情绪的“守护人”。

一、识别心理“信号灯”:及时辨识情绪波动
心理状态的变化常通过情绪、行为、身体等信号无声传递,及早识别至关重要:
1.情绪信号: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、焦虑易怒,或对曾经热爱的事物丧失兴趣,可能是心理负荷超载的警示。
2.行为信号:突发失眠或嗜睡、食欲剧变、刻意逃避责任、社交退缩等行为转变,需要警惕心理能量枯竭。
3.身体信号:无明确病因的头痛、胸闷、持续疲乏,可能是心理压力在躯体发出的无声抗议。
这些信号绝非软弱,而是身体在提醒我们:"该停下脚步,好好关爱自己了。"
二、每日“心理充电”:5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
1."10分钟"情绪梳理:每天睡前花10分钟,用文字或语音记录当天的感受——无论是欢欣的小确幸,还是萦绕心头的烦恼。把情绪"尽情写下来""痛快说出来",能有效卸下心头的"负重感"。

2.每日30分钟“断联”时光:远离电子设备,散步、听音乐或做做手工,让大脑从信息过载中彻底松绑。

3.微运动激活快乐激素:每天花15分钟拉伸、散步或随音乐自在舞动,刺激内啡肽分泌,帮助自然缓解焦虑。
4.建立专属“支持圈”:遇到困扰时,主动向信任的家人、朋友敞开心扉,哪怕只是轻诉一句“我最近有点难”,也能让心理压力获得显著释放。
5.坦然接纳不完美:允许自己偶尔犯错、拖延或陷入情绪低谷,不必因“未达最佳”而苛责自身。如同身体偶尔抱恙,心理也难免经历“不适”阶段,唯有接纳这份不完美,方能更好地重启状态。

三、勇敢求助:专业支持是强者的选择
若情绪持续困扰着生活、工作或社交,即使尝试自我调节后仍未见好转,请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医院心理科门诊/病房:医生将评估你的状况,并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(如心理治疗、药物辅助)。
专业心理咨询:心理咨询师会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,帮助你深入探索情绪根源,提升应对能力与心理韧性。
求助绝非软弱,而是对自己负责的智慧选择。
四、心理健康的目标:从“抗压”到“生长”
真正的心理健康并非永远阳光明媚,而是能在风雨中稳住内心:
有觉察力:识别情绪变化,不压抑、不逃避;
有修复力:在困境中调动资源,快速调整状态;
有接纳力: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,在起伏中依然向前。
现在起,用一个行动关爱心理:
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发句问候,午后晒10分钟太阳,或对自己说声“今天辛苦了”。
维护心理健康,无需宏大仪式——每一次微小的自我关怀,都在积蓄内心的力量。
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,爱自己从“心”开始。
供稿|健康教育科 赵碧英
一审|赵碧英
二审|杨 蕾
三审|罗 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