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温骤然下降,请务必关注老年人的脑血管健康!
2025-10-24 10:58健康讲堂的权限
气温骤然下降,请务必关注老年人的脑血管健康!
近几日,寒潮来袭,迎来"断崖"式降温!寒冷如同无声的杀手,时刻威胁着老年人的脑血管健康。
老年人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群体,如何守护家中老人的脑血管安全呢?
一、寒威乍起,脑血管的“凛冬三险”
1.血管收缩与血压波动
低温促使血管收缩,如同将水管出口骤然收窄,内部压力随之攀升。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,难以承受剧烈波动,极易突发脑出血,其凶险恰似老化水管瞬间爆裂。

2.血液黏稠度增加
寒冷使血液黏滞如稠浆,血小板异常活跃、加速聚集,血流阻力陡增。老年人本就缓慢的血液循环更易受阻,宛若流速滞缓的河道淤塞泥沙,脑血管内血栓形成风险剧增,脑梗死等危症一触即发。
3.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
低温刺激持续引发人体交感神经亢奋,促使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释放。此类激素进一步加剧血管痉挛与血压骤升,并显著抑制心脏泵血功能。老年群体心血管调节机能衰退,交感风暴极易打破机体脆弱的代偿平衡,为脑血管疾病发生创造病理条件。
二、暖心护体——击退“寒潮侵袭”
1.保暖秘籍:
(1)守护之首,“帽”御严寒
头部是热量流失的主要部位,寒潮中脑血管易因受凉收缩。此时,一顶帽子宛如为脑血管披上保暖衣,锁住热量,保持脑血管舒张与血压平稳,显著降低发病风险。
帽子的建议选择要点:
材质:羊毛、羽绒或含高科技保暖纤维的透气材质。
尺寸:松紧适度,避免压迫头皮或滑落。
款式:覆盖额头、耳朵及后脑,全面阻挡寒风。

2.温差管理
(1)外出必戴帽,减少头部散热;进入温暖室内后缓脱帽,避免骤然接触冷风。
(2)除帽子外,及时增添棉衣、羽绒服等保暖衣物,重点防护颈部、背部、腹部及脚部,搭配围巾、背心、厚袜与防滑保暖鞋。
(3)室内保持恒温并通风,严防温差剧变。
老年人尤需注意:避免从27℃空调房直接进入0℃室外,应关闭空调后在10-20℃过渡区适应后再外出。剧烈温差是诱发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。
3.运动建议:动静相宜,“体”健御险
(1)规律运动可提升抗氧化力与免疫力,预防动脉硬化,促进血液循环。严寒天气仍需坚持锻炼。
(2)老年人及脑血管疾病患者宜在10:00-15:00阳光充足时段运动,散步、太极拳或八段锦皆宜。

(3)恶劣天气可转为室内运动,确保场所通风。运动前充分热身,适时补水,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压骤升。
(4)老年患者体位变动易致血压波动,晨起时动作需轻缓。若出现头晕头痛,应立即监测血压。
4.饮食建议:食之有道,“养”护血管
(1)冬季宜选易消化食物,保证营养均衡:多摄入蔬果、全谷物、坚果等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食物;适量补充鱼肉、豆类、蛋奶等优质蛋白。
(2)严控盐、油、糖摄入,减少腌制、油炸食品及高糖饮料。
(3)足量饮水可稀释血液浓度,晨起饮用1-2杯温水;睡前勿刻意限水,以免引发风险。

5.情绪管理:暖情护心
冬季日照短易致情绪低落,而心境直接影响脑血管健康。建议老年人规律作息,减少熬夜;子女宜常陪伴交流,鼓励参与社交活动。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,如阳光驱散阴霾,助脑血管舒缓放松。
6.定期体检:未病先防
患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定期体检,遵医嘱服药控制指标。寒潮期间若出现不适或病情变化,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,严禁自行增减药量。

三、出现哪些症状,必须立即就医?
1.脑卒中快速识别:“BEFAST”原则
(1)B(Balance)平衡障碍:身体失衡,步态不稳。
(2)E(Eye)视物不清: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、视野缺损或复视。
(3)F(Face)面颊不对称:观察面部是否对称,微笑时口角有无歪斜。
(4)A(Arm)肢体无力:双上肢平举时,观察是否无法维持同一高度或出现下垂。
(5)S(Speech)言语障碍:表达困难或理解力下降。
(6)T(Time)争分夺秒: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,尽快送医救治。
2.早识别、早诊疗、早干预
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,“时间就是大脑”。早发现、早就诊、早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。当您出现上述症状时,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,前往离家最近且具备规定资质的医疗机构,争取最佳治疗时间,一刻都不可延误。

寒冬将至,掌握这些防护秘籍,如同为老年人的脑血管筑起坚固防线。愿每位老人都能平安过冬,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。
供稿|健康教育科 赵碧英
一审|赵碧英
二审|杨 蕾
三审|罗 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