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防暑,安然度夏:我院专家教您应对高温健康挑战
2025-07-15 09:56健康讲堂的权限
科学防暑,安然度夏:我院专家教您应对高温健康挑战
导语: 炎炎夏日,持续高温不仅带来不适,更潜藏着中暑等健康风险。为守护广大市民健康,现整理出《夏季科学防暑全攻略》,助您和家人安全、健康地度过盛夏!
一、 认识中暑:高温环境下的健康“警报”
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,因体温调节中枢障碍、汗腺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大量丢失,引发以中枢神经和/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根据严重程度,可分为三级:
(一)先兆中暑
表现:口渴、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、胸闷、心悸、恶心、乏力。体温正常或略高(≤38℃)。
处理: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补充水分和盐分(如淡盐水),通常短时内可缓解。
(二)轻症中暑
表现:体温≥38℃,在先兆症状基础上,出现面色潮红、大汗淋漓、皮肤灼热,或四肢湿冷、面色苍白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加快。
处理:迅速采取降温措施(移至阴凉处、物理降温)并补充含电解质水分。及时处理,数小时内可恢复。
(三)重症中暑(危及生命!)
类型: 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和最凶险的热射病。
表现(尤其热射病):高热(>40℃)、无汗、意识模糊、谵妄甚至昏迷、抽搐。
行动:立即拨打120! 在等待救援的同时,争分夺秒进行降温急救!
【关键提示】重症中暑,尤其是热射病,死亡率高,切勿拖延救治!
二、科学防暑:筑牢健康“防护网”
(一) 营造舒适生活环境
1.主动降温:高温时段(尤其是10:00-16:00)尽量待在室内。合理使用空调、风扇,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℃左右,兼顾舒适与节能。
2.遮阳隔热:拉上窗帘(尤其中午),有效阻挡阳光直射,减少室内热量积聚。
3.保持通风:即使使用空调,也需定时开窗通风(建议每日2-3次,每次15-30分钟),保证空气流通,避免闷热不适。
(二) 合理补充水分与营养
1.主动足量饮水
原 则:不要等口渴! 主动、少量、多次饮水。
饮水量: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-2000ml。
选 择:白开水、淡盐水、绿豆汤、酸梅汤等清凉饮品为佳。
避 免:限制含糖饮料、碳酸饮料及酒精饮品,它们可能加重脱水。
2.清淡均衡饮食
多吃新鲜蔬果(如西瓜、黄瓜、番茄、苦瓜),补充水分、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适量摄入优质蛋白(瘦肉、鱼、豆制品),保证营养。
减少油腻、辛辣食物,减轻肠胃负担。
(三) 外出防护“全副武装”
避开高温时段: 尽量减少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间外出。
穿戴防护:选择浅色、宽松、透气的棉麻衣物,佩戴遮阳帽、太阳镜,涂抹SPF30+ 的防晒霜,携带遮阳伞。
备好防暑用品: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(注意含酒精,服用后勿驾车)、十滴水、清凉油等应急药品。
三、 紧急应对:中暑急救“黄金法则”
一旦发现有人中暑,请立即行动
1.迅速转移: 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、通风处(树荫、空调房),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。
2.快速降温:用湿冷毛巾或冰袋(包裹毛巾) 敷于额头、颈部、腋下、大腿根部等大血管流经处。可用凉水(非冰水)擦拭全身皮肤,促进散热。条件允许可用风扇吹拂(配合洒水蒸发降温)。
3.谨慎补水: 若患者清醒且能吞咽,可少量多次给予淡盐水或运动饮料。切忌强行灌饮大量水,以免呕吐。
4.及时就医:经上述处理,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(持续高热、意识不清、抽搐),立即拨打120! 重症中暑是急症,必须专业医疗救治。
四、 重点人群特别关爱“不打折”
(一)老年人: 体温调节能力弱,易中暑。
家属需注意:确保居室凉爽通风,主动提醒并协助老人饮水,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活动。
(二)儿童:好动、易出汗,对高温不敏感。
家长需注意: 备足饮水,避免高温时剧烈运动,外出做好全面防晒(防晒衣、帽等)。
(三)户外工作者(环卫、建筑工人等):长时间暴露,风险极高。
务必做到:科学安排作息(避开极热时段,增加轮换休息),定时到阴凉处休息,大量补充含盐分水分,单位应提供必要防暑保障。
结语:健康度夏,预防为先!
科学防暑是保障夏季健康的关键。掌握中暑知识,落实预防措施,了解急救方法,尤其关注重点人群,方能有效抵御高温“烤”验。
我院始终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。如您或家人出现严重中暑症状,请立即前往我院急诊科就诊,或拨打急救电话。更多健康科普知识,请持续关注我院官网【健康大讲堂】专栏,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、权威的健康指导。
祝您和家人度过一个清凉、安康的夏天!
供稿|健康教育科 赵碧英
一审|赵碧英
二审|贺 刚
三审|罗 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