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5期晨读丨影像科副主任杨伟讲解《X 射线电离辐射与安全防护》
2025-08-06 09:06影像科/临床教学部
随着CT等影像检查越来越普及,大家也更关注辐射安全问题。第325期晨读,影像科副主任杨伟以《X 射线电离辐射与安全防护》为题,围绕电离辐射的基本原理、临床应用中的辐射剂量评估、潜在生物效应及放射防护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。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各类成像检查技术的优缺点、实际辐射剂量水平、检查适应症及特殊人群防护要点,从而在保障诊断效果的同时,实现“辐射最小化”的安全理念。
X射线成像(包括DR、CT、造影检查等)作为现代医学检查的核心手段,在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它提供的精准结构和功能信息需要一定的X射线辐射作为代价,虽然辐射风险并非为零,但辐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是安全可控的。以常规胸片为例,其有效剂量约为 0.1 mSv,相当于10天左右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接受的背景辐射(如来自太阳、土壤的辐射),而低剂量胸部CT的有效剂量约为1~1.5 mSv,相当于6个月左右的自然背景辐射水平。根据有关报道,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低剂量胸部CT检查可将肺癌死亡率降低20%,而相应的辐射致癌风险不足万分之一,远低于它挽救生命的巨大好处。通过医生获益大于风险判断、优化扫描参数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等措施,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,医院也会针对不同人群(尤其是儿童、孕妇)实施最优化的检查策略,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同时,将辐射剂量控制到尽可能低的水平。如果因为害怕辐射而不做必要的检查,导致疾病没能得到及时的诊断,这对患者的风险可能更大,大家应正确认识X射线辐射剂量与可控性,这比盲目担忧更能保护我们的健康。
专家简介:
杨伟 主任医师 影像科副主任
硕士研究生导师
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放射医学分会委员
贵州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常务委员
贵州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
贵州省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专委会常务委员
贵州省医院协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
贵州省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委员
遵义市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
遵义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
主持市级科研项目3项,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;专业特长为腹盆、神经影像诊断以及高级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应用。曾获的“遵义市优秀医师“称号。”
科室简介:
我院影像科是贵州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,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影像专科联盟理事单位,贵州省医学影像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,遵义市医学影像图像后处理重点实验室,遵义市磁共振脑功能成像临床研究创新人才团队。科室服务覆盖凤凰、桃溪两个院区,现有工作人员96人,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、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,高级职称22人,博士3人、硕士22人。拥有多台高性能影像检查设备,包括高场磁共振 4台(其中西门子3.0T Vida、Skyra各1台),CT 9台(其中西门子双源CT 2台),数字化X线摄影机5台,数字化胃肠机和乳腺钼靶机各1台。近年来,影像科在国内外权威专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,参编专著2部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贵州省科技厅项目3项,市厅级科研项目16项。特色影像检查项目包括心脏磁共振成像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、胎儿磁共振成像、磁共振排粪造影、全身各部位血管成像、器官灌注成像及CT双能量成像等,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影像支持。
一审丨江林
二审丨毕云霞
三审丨谭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