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1期晨读丨儿童风湿免疫泌尿科副主任医师牟义飞讲解《儿童血尿的诊断思路》

2025-02-12 09:44临床教学部

2月12日,第301期晨读报告由儿童风湿免疫泌尿科牟义飞副主任医师进行学术交流,他以《儿童血尿的诊断思路》为题,讲解了血尿是儿童常见的尿检异常之一,也是儿童多种肾小球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,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。同时,也介绍了科室开展的生物制剂在儿童方面的应用、基因筛查等。

血尿的定义:临床上,根据尿色肉眼可见程度,通常将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。

镜下血尿:即肉眼可见尿色正常,但尿检红细胞(red blood cell,RBC)数目增多。尿沉渣镜检 RBC≥3/HP 作为镜下血尿的诊断标准,需要注意的是,镜下血尿是依据尿沉渣镜检 RBC 数目而不是尿潜血阳性来进行诊断的。已知真性镜下血尿时,尿潜血应该为阳性。但受多种因素影响,尿潜血易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。因此,尿潜血阳性是不等于镜下血尿的。

肉眼血尿:即肉眼可见尿呈红色,一般每1 L尿液中含有 0.5 mL 以上血液尿色就会明显变红。肉眼血尿的颜色会因出血速度、出血量多少、排尿时间、尿液酸碱度等的不同而有差异。一般来说,在肾脏疾病引起的出血中,酸性尿液多呈棕色或深茶色,而碱性尿液多呈粉红色或洗肉水样颜色。肉眼血尿需要与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进行鉴别,后二者尿多呈酱油或深棕色,离心后上清液颜色改变不明显,尿沉渣血红素检测阳性、镜检无或偶见红细胞;而前者离心后上清液变为透明色、尿沉渣为红色,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满视野。需要注意的是,红色尿不一定都是肉眼血尿,很多食物如红心火龙果、甜菜等,药物如利福平、非那吡啶等或其他疾病如卟啉病等也可以引起尿色改变,但此时尿沉渣镜检 RBC 为阴性,尿潜血也多为阴性。

 

专家介绍:

牟义飞

副主任医师

从事儿科呼吸、肾脏及风湿专业10余年,两次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修学习。 主持市级课题1项,参与省级课题1项、市级课题2项,发表相关专业论文6篇,参编儿科相关教材2部。

擅长儿科呼吸系统及风湿免疫肾脏方面常见病、多发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有丰富经验,尤其过敏性疾病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、肾病综合征、泌尿系统感染、遗尿症等风湿免疫泌尿内科疾病的诊治。

 

科室介绍:

儿科二病区为呼吸、风湿免疫肾病专科病区,现有主任医师1名、副主任医师2名、主治医师3名,住院医师1名,其中博士1名、硕士2名,在读硕士1人。主要开展对小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、肾脏疾病,如各种呼吸系统感染、支气管哮喘、支气管异物、支气管扩张、其他各系统疾病(如遗传代谢、神经肌肉、心血管、内分泌疾病等)导致呼吸系统损害以及血尿、蛋白尿、急性肾小球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IgA肾病、急性肾损伤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、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、膀胱输尿管反流与尿路感染、遗尿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、皮肌炎等的临床诊断、治疗和预防工作。

 

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