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科建设丨肛肠科:肛门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助力精准诊断

2025-08-05 10:16肛肠科

近日,我院肛肠科通过先进的肛门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技术,成功鉴别诊断一例极易误诊的"骶前囊肿并感染"病例,为患者提供了精准的治疗方案。

据悉,38岁的男性患者李某因肛门部胀痛2天在当地医院就诊,被诊断为"肛周炎"。经过5天的抗感染治疗后,症状不仅没有缓解,反而持续加重,随后患者转入我院肛肠科治疗。

接诊的杨勇副主任医师团队在进行专科检查时发现:在距肛门约5cm的直肠左后壁可触及一个约3cm×4cm的肿物,边界清晰但压痛明显。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,杨勇副主任医师团队意识到这并非"肛周炎"那么简单,立即为患者安排了肛门直肠腔内超声检查。

超声检查结果显示:"骶前间隙见一37.5mm×30.0mm低回声团块,该团块未与肛门直肠相通,团块内未见血流信号,周围血流信号增加。"这一关键发现让医疗团队确认了"骶前囊肿并感染"的诊断,为后续治疗指明了方向。

日前,杨勇副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实施了"经骶尾部骶前囊肿切除术"。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: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,配合中药内服、熏洗及理疗等方法,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气血亏虚、经络瘀滞的情况。经过精心治疗,患者恢复良好,康复出院。

杨勇副主任医师介绍,骶前囊肿是一种位于骶骨和直肠之间的囊性病变,多为良性。其临床表现具有隐蔽性,早期常无症状,容易漏诊误诊。当出现肛门部持续胀痛、排便异常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。特别是当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,更要考虑是否存在特殊病变的可能。

 

健康科普

一、什么是骶前囊肿?

骶前囊肿是一种位于骶骨和直肠之间的囊性或囊实性病变,通常为良性。

二、病因

1.先天性因素:多数骶前囊肿起源于胚胎发育期,由未完全退化的原始胚胎结构构成。

2.后天性因素:部分骶前囊肿可能由炎症、外伤等引起的局部组织积液形成。

三、症状

1.早期症状: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,多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。

2.压迫症状:随着囊肿增大,可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,引起排便困难、里急后重、尿频尿急等相应症状。

3.感染症状:若囊肿继发感染,可出现发热、局部疼痛、红肿等炎症表现。

四、如何诊断?

1.肛门直肠指诊或双合诊可以触及直肠后外压性囊性肿物。

2.肛门直肠腔内超声检查:可判断囊肿的大小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。

3.CT检查:可清晰显示囊肿的形态、边界、密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。

4.MRI检查:可更准确地定位囊肿上极,清楚显示囊肿与周围重要器官、血管的关系。

五、治疗方法

1.无症状或小囊肿:对于无症状或较小的囊肿,可选择密切观察,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,观察囊肿的大小变化。

2.有症状或大囊肿: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,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囊肿的大小、位置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,常见的手术入路包括:经会阴入路、经腹入路、腹会阴联合入路。

 

图文丨肛肠科 杨勇

一审丨何开强

二审丨欧阳兴

三审丨罗勇

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