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科建设丨肛肠科直肠全层脱垂三联术救治直肠脱垂疾9岁患儿
2025-08-06 15:53肛肠科
近日,我院肛肠科成功为一名9岁重度直肠脱垂患儿实施"直肠全层脱垂三联术",术后患儿恢复良好,已康复出院。
据了解,患儿陈某6岁起出现肛门肿物反复脱垂症状,三年来辗转求医未果。随着病情发展,还出现了不完全性大便失禁,严重影响日常生活。"患儿来院时,直肠脱垂已达Ⅲ度,肛门括约肌功能明显受损。"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吴远介绍,经详细检查发现,患儿直肠脱出长度达6厘米,肛门松弛严重,保守治疗已难以奏效。治疗团队经过充分评估,决定采用创新的"直肠全层脱垂三联术"。该术式通过会阴部入路,一次性完成直肠脱垂双层注射、黏膜折叠缝合和肛门成形三项操作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并发症少等优势。
术后,患儿恢复顺利。出院一周后复查显示,其肛门功能完全恢复,排便控制能力良好,未再出现脱垂症状。"现在孩子终于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生活了。"患儿家长感激地说。
吴远副主任医师表示,该术式特别适合儿童患者,既能有效解决直肠脱垂问题,又能最大限度保护肛门功能。目前,该患儿已恢复正常生活,随访情况良好。
健康科普
什么是直肠脱垂?
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外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。
常见病因
1.解剖结构因素:儿童先天盆底发育不良、女性及年老者盆底松弛。
2.腹压增加:长期便秘、腹泻、慢性咳嗽使腹腔内压力处于增高状态。
3.盆底神经和肌肉功能障碍。
典型症状
1.脱出症状:早期仅在排便时脱出,可自行回纳;随着病情进展,脱出时间延长,需用手回纳,甚至在咳嗽、行走时也会脱出。
2.排便异常:便秘、排便不尽感、排便次数增多、肛门坠胀等。
3.黏膜损伤:脱出的黏膜易受摩擦、损伤,导致黏膜充血、水肿、糜烂、出血、溃疡。
4.肛门失禁:部分患者会出现肛门松弛、大便失禁、黏液流出等。
如何诊断?
1.肛门视诊和指诊:初步评估直肠脱垂分度和肛门括约肌功能。
2.排粪造影:观察排粪时直肠、肛管的功能和形态变化,明确脱垂的部位、程度及伴随的其他病变。
3.肛门直肠测压:量化括约肌功能。
4.盆底肌电图:判断盆底肌的功能。
5.钡灌肠:判断直肠脱垂是否合并乙状结肠冗长。
治疗方法
1.非手术治疗:包括一般治疗、药物治疗、生物反馈治疗等。
2.手术治疗: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。
如何预防?
1.保持大便通畅,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。
2.加强盆底肌锻炼,提高肛门的控制能力。
3.积极治疗慢性咳嗽、便秘、腹泻等疾病,避免长期增加腹压。
图文丨肛肠科 吴远
一审丨何开强
二审丨欧阳兴
三审丨罗勇